二十世纪新帝国_二十世纪新帝国TXT下载

       随着科技的发展,二十世纪新帝国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1.二十世纪初,为了“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做了什么

2.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才出现了第一次世界战争?

3.美西战争中的“沉船堵口”的仗是怎么样打的?

4.找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中国的社会背景

5.帝国主义的帝国指的是什么

6.历史 救救我 跟我说说二十世纪德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

二十世纪新帝国_二十世纪新帝国TXT下载

二十世纪初,为了“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做了什么

       德国进行了所谓“世界政策”。

       世界政策为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实力的膨胀,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谋求世界霸权,抛弃“大陆政策”,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制订和推行世界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它于1895年1月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威廉二世曾公开宣扬其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大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它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梯尔比茨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 世界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东亚、非洲和中东。德国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德国在整个世界跟英国争夺。世界政策使英德矛盾变成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才出现了第一次世界战争?

       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

       1、《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2、《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3、《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西方文化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作为西方文化体系形成的发源地是在地中海沿岸的欧、亚、非三大洲之交界地区,美丽的地中海为沿岸区域带来了温和的气候,而造福人类。世界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的非洲尼罗河流域发达起来。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在公元前三千年至二千年的古王国和新王国时代,就形成了极其灿烂的文化;而两河流域则是在继埃及文明之后,于公元前1728年至1600年的古巴比伦时代,文化发展达到了辉煌的高峰。这两地的古文化不仅促使后起亚术帝国和波斯帝国文化的发展。

美西战争中的“沉船堵口”的仗是怎么样打的?

       首先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现有的世界版图的不满,当时法国、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新兴的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因先前的四分五裂而未在世界上分到更多的地盘和财富,于是一直妄图发动战争夺取利益。在二十世纪以前,世界的殖民地和资源尚未分配完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忙着抢地盘,而德国、意大利则陷入内战,尚未完成统一。还有原因是当时科技不够发达,并不具备打世界战争的资格、二十世纪以后,飞机出现了、大型战列舰开始扬威海上,尤为重要的是、当时各种枪支的社会化大生产,极大的推动了各国的战争潜力。

找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中国的社会背景

       1898年四月,美国以“缅因”号军舰发生爆炸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蓄谋以久的对西班牙的侵略战争(嘿嘿,新强盗打老强盗)。战争主要在菲律宾和古巴、波多黎各几个地区展开。想那老迈无能的西班牙,如何当得如狼似虎正在雄起的美利坚之敌手,不多几个回合便战败求和,将菲律宾和古巴、波多黎各等几个殖民地拱手出让。传说中的“梅里马克”沉船,就发生在这次美西战争的古巴战场,当时,一支西班牙舰队冲破美国海军的重重封锁,开进了古巴的圣地亚哥港,以支援正在古巴岛上作战的西班牙陆军。为了歼灭这只西班牙舰队,美国海军封锁了圣地亚哥港。而且,唯恐封锁不严,又将一艘大型运煤船“梅里马克”号(当时军舰使用蒸汽机,所以,舰队出洋远航,编队里一般配备有大型运煤船,为战舰补给燃料),凿沉于圣地亚哥港的狭窄出口处,企图堵塞住西班牙军舰的出港通道。当时这一任务由霍勃森等八勇士执行。这就是“梅里马克妙招”或“沉船妙招”或“霍勃森妙招”的得名之由来。从战史上看,因为遭到西班牙猛烈炮火的袭击,受伤的“梅里马克”号沉船时的位置发生了重大偏差,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以说是白损了一只船。而且,执行沉船的八勇士后来被西班牙人从水中捞救上来,当了战俘(战后获释)。不久,西班牙舰队决定突围,但是,当西班牙军舰鱼贯冲出圣地亚哥军港不久,便遭到了美国海军的围歼,无一漏网。尽管实际上并未获得成功,但人们仍然对梅里马克沉船事件给以了相当高的评价,也许就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倡导,不以成败论英雄吧。而霍勃森等八勇士,也因了这一英雄行为,名垂美利坚战争史册。同时,因为定约桥牌的一项防守技术的发明,梅里马克运煤船,霍勃森,以及此次沉船举动,永远地回响在定约桥牌运动之中。

帝国主义的帝国指的是什么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历史 救救我 跟我说说二十世纪德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

       帝国是指:

       1,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

       2,虽没有帝王但向外扩张的国家,有时也称帝国指版图

       3,比喻机构庞大、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帝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种族对其他类似集团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的统治或控制。传统的帝国主义宗主国和附庸国以征收贡物和提供保护为权利与义务为联系。新帝国主义的新体现在相对于传统帝国主义它改变了附庸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结构。

       帝国主义有如下的经济特征:

       (1)在生产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是它的基本特征;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4)世界的国际同盟业已形成;

       (5)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美国的帝国主义特征——“托拉斯帝国主义”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由世界第四位跃居第一位,产品占世界的1/3。生产和资本急剧集中,出现了钢铁大王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铁路大王范得比尔得、汽车大王福特等。全国铁路、石油、钢铁、汽车等生产的 80%-50%被一小撮金融寡头所垄断。美国垄断组织的主要形成是托拉斯(所谓“托拉斯”,是指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失去独立性)。在1909年,只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托拉斯,却掌握了全国产值的一半。因此,列宁称美国是“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德国统一后,容克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列宁指出,德国是个“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国家”。

       英国的帝国主义特征——殖民帝国主义

       英国是世界上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20世纪初,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本国领土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与剥削是英国垄断资本发展的重要条件。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列宁把它叫做“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的帝国主义特征——“高利贷帝国主义”

       法国也是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普法战争后,它的工业生产走下坡路。在生产得不到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垄断资产阶级把大量资本投向信贷,投向国外,以攫取高额利润。1910年,法国在国外投资为309800万法郎,1914年则猛增到600亿法郎。1909——1913年,仅高利贷收入,每年高达170500万法郎至180500法郎。列宁指出,法国是“高利贷帝国主义”。

       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虽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但在20世纪初,也继其他国家之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改革不彻底,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在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中,垄断资本同封建残余紧密结合。由于经济薄弱,工业生产落后,难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只有依靠军事侵略的手段,力图通过殖民掠夺来弥补其财政资本的不足,以便推行霸权政治,参加瓜分世界的斗争。因此,列宁称之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的帝国主义特征——“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讲解:明治维新的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垄断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紧密结合,不少垄断资本家就是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变而来。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都远不及欧美列强,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便与拥有极大权力的军阀集团勾结起来,大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发动侵略战争,借以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因此,日本被称之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表现有哪些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

       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

       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

       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

       纳粹德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为领袖的纳粹党在1933年1月30日开始掌握了德国的政权。

       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1933年12月 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

       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义大利於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肢解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失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捩点。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协定,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作为特殊单位由4国共同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冷战时期

       1945年被盟军占领的德国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战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议》,德国除割让给苏联和波兰11.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其余部分及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年1月1日,美占区和英占区组成联合经济区,同年4月法占区也加入该联合经济区。1948年9月由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基本法》。5月23日,公布《基本法》,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9月20日,由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联邦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宪法法院。

       1946年4月苏联占领区的德国***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德国统一社会党。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苏占区召开德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1949年5月30日德国人民第3次代表大会批准宪法。同年10月7日临时人民议院通过宪法。10月7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10月10日苏联占领当局将行政职权移交给临时政府。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年底,柏林正式分裂成为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自己的一侧修建柏林墙,并且切断西德与西柏林的交通运输,冷战达到了最高峰。美国靠空投物资支援西柏林,即是空中桥梁,。

       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较快。70年代,德国出现“经济奇迹”。到统一前,联邦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国,贸易第三大国。民主德国在东欧国家中经济是发展最健康和快速的,统一前,东西德国都被世界银行列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德国再次统一

       1990年德国统一:BRD 表示原联邦德国;DDR 表示原民主德国

       参见:两德统一

       1990年10月3日,前民主德国的领土并入联邦德国。

       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英美苏法四个占领国和东西德国)得以实现。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后来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

求1898年法绍达危机的经过及影响

       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主要有三方面表现。

       1、英、法、美、德等世界主要强国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竞争进一步加剧。

       2、由于列强实力增强,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然而英法等老牌强国早已瓜分世界完毕,新兴的德国等强国又强烈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导致矛盾冲突日趋激烈,为一战爆发埋下伏笔。

       3、落后国家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迫切要求推翻现有腐朽政权,如中国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扩展资料

       世界格局体系演变:

       一、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

       但是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之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其内部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剧,这一体系逐渐瓦解。1931年,日本冲破华盛顿体系的限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3年退出国联,为发动大战作准备。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队,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了。

       三、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四、一超多强与多极化

       随着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国)多强(多指中国、欧盟、俄罗斯与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这一世界格局并不稳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欧盟一体化建设、俄罗斯振兴经济的计划以及日本的经济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百度百科--20世纪

       参考:imgcld.yimg/8/n/HA00782940/o/701002050054313873397240 求1898年法绍达危机的经过及影响 背景 法绍达事件,也被称为法绍达危机,气候事件是由在非洲造成的领土争端年,法国和英国。从本质上讲,这与非洲大陆的欧洲痴迷始于17世纪70年代,它在整个非洲大陆分割到1895年结束。.为此,在埃及的苏丹危机的法绍达(科多克)于1898年9月18日,被证明是一个民族尊严的问题与双方都搞清楚帝国主义,如果他们对非洲大陆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 事件经过及结果 由于双方的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在大陆广泛,两国要连接的铁路系统,其各自的殖民地。英国希望埃及连接乌干达通过建立“海角到开罗”铁路。法国另一方面,要通过延长中非和苏丹帝国,推从西海岸向东。 持有法国希望从非洲东海岸延伸到西海岸,控制所有的重要的尼禄河源头。英国希望扩大版图,很明显,而且还希望设立一个从好望角到开罗的铁路,一对南北铁路,通过大陆的整个长度。这在法绍达对峙,通过一个模糊的前哨,由一般工作人员没有要求。 法国外长,加布里埃尔Hanotaux在他企图继续法帝国主义,派遣一支150人东下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加蓬远征。英国军队也接近这个领域,在赫伯特基奇纳。基奇纳正期待着重新征服苏丹,由于英国已经从埃及南部尼罗河之后。英军士兵曾在1882年以来,埃及根深蒂固。最后,两种马钱德和基奇纳和各自的部队达成法绍达。.但是,马钱德抵达法绍达于1898年7月10日,他在被占领的堡垒。.基奇纳停留在喀土穆和恩图曼,所以他的部队没有达到两个月,1898年9月18日法绍达。 事件平息及其影响 希望随着双方军队在占领法绍达,基奇纳和马钱德堡同意他们不希望军事纠缠。之后,他们同意飞行法语,英语,并主持了在埃及国旗法绍达堡垒。几个星期,但是,英国和法国军队在战争边缘的法绍达在前哨。.泰奥菲勒德尔卡塞,法国新外长,实现了影响,该法绍达危机可能,并且非常渴望得到英国对德国的支持。因此,对公众舆论,他决定在法绍达让步,允许英国占领该据点。另一个原因德尔卡塞轻易放弃了德雷福斯事件,这是伟大的法国分裂的来源。 在1898年11月4日,马钱德德尔卡塞指示撤出法绍达。然而,德尔卡塞并继续推动较小,将允许法国来控制走廊的白尼罗河职位字串。索尔兹伯里勋爵,英国外交大臣和英国首相,拒绝了法国的占领要塞的想法,在控制的尼禄河源头的希望。最后,商定了1899年3月21日,法国和英国 *** 认为,尼罗河和刚果,分别为分水岭,应马克之间势力范围的边界。 法国球成为本流域西部地区,而英国证实,在埃及的立场,特别是因为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建的,重要的。这种“解决”法绍达危机导致1904年英法协约。

        参考: .britannica+me

        法绍达事件 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而在尼罗河上游的苏丹小镇法绍达(今科多克)发生的冲突。 1896年,法国 *** 派遣远征队自法属刚果东晋,以实现其“2S计划”("塞内加尔-索马里计 划"),建立横穿非洲的法属殖民帝国。1898年7月,法国远征队到达法绍达。 英国自1882年占领埃及后,积极推行其“2C计划”(“开罗-开普敦计划”),以图建立纵贯非洲的英属殖民帝国。1898年9月,英国在征服苏丹后,一 部分英军沿尼罗河南下,也到达了法绍达,同先期到达的法军相遇。 英军坚持苏丹为英国势力范围,要求法军撤离。双方相持不下,形势异常严峻。后因法国 *** 考虑到 自己在法绍达的兵力有限,尤其在法德对抗的形势下不宜再同英国发生冲突,遂决定对英妥协,于1898年11月命令远征队撤退。1899年3月,英法两国达 成协议,以尼罗河及刚果河的中心线作为双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绍达事件的解决,为日后英法两国的接近创造了条件。

        新帝国主义(New Imperiali *** )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主要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及后来的美国及日本以其科技及经济力量,对亚洲、非洲进行殖民地及经济势力扩张的行为。在1870年普法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四十多年间,是其发展最快的时期。 新帝国主义和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殖民形式旧帝国主义或古代的帝国主义(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 *** )有所不同,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旧帝国主义,其目的主要是通过争取海外贸易利益以富裕母国,当时的西方各国会利用殖民地作为贸易给站(如中国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作用)或利用殖民地生产货品,直接转售给顾客(如荷兰人直接将香料转卖予其他欧洲国家)。但新帝国主义是在贸易的基础上,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而产生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作为欧洲工业的原料生产地,原料从殖民地运往母国经过工业加工,再运往他处进行倾销。其次,旧帝国主义时西方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地位上大致是平等的,双方同以农业为基础,国力相差不远,有时西方各国甚至要屈从于其他国家的限制,以维持贸易的可能性,如西方国家必须遵守清廷和江户幕府规管下在华及在日的贸易限制。但新帝国主义时,两者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西方各国以船坚炮利打破其他国家的限制,进行工业倾销、以有大幅度的领土要求,譬如在1840年代前,英国对华只要求允许自由贸易及平等外交,但数十年后,英国的目标便是获取经济特权,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以至占领中国藩属和划分势力范围以扶助本土工业发展。 大致说来,新帝国主义与旧帝国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旧帝国主义注重经济的掠夺,而新帝国主义更有领土野心和及政治目的,例如德国、意大利即想藉对外殖民,证明自己已跻身列强之林。 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争夺会引致列强彼此间有所冲突,如1881年的突尼西亚、1896年波耳战争、1898年法绍达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次摩洛哥危机,都引致列强关系的僵局,另外,新帝国主义的扩张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军备竞赛,如英德两国在海军规模上彼此竞争。殖民地扩张也加剧敌对同盟的形成,如法国侵占突尼西亚迫使意大利投向德奥同盟,德国进行殖民地扩张也迫使英国投向法俄同盟。故此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扩张某度上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好了,今天关于“二十世纪新帝国”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二十世纪新帝国”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