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_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弯道超车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的问题。

1.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

3.“BBA”利润丰厚 转型成为未来关键

4.新能源车销售比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_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弯道超车

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新能源流通链条扩张,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浪潮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行业同样如此。但与此同时,新的机遇也迎面而来。在新的发展阶段,汽车市场与流通行业如何发挥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以创新驱动为牵引,于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为行业、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了鲜明对比,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由原来的政策单轮驱动向政策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转变。

       伴随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并且已经深入到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汽车供应链的安全风险激增,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结构平衡,突出表现为车用半导体芯片产能短缺对全球汽车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

       汽车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进一步发挥和利用好现有渠道在效率和体系方面的优势,需要厂家和经销商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共同面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汽车全流通链条看,二手车市场增长明显好于新车市场,报废机动车、汽车改装保持较快发展;从汽车流通模式来看,授权销售仍是汽车销售的主渠道,汽车电商、直营等非授权销售也不断发展,促进了汽车市场竞争,提升了汽车流通效率。

       同时,商务部也非常关注模式变化带来的其他方面影响,希望模式创新尽量给汽车市场各参与方带来共赢,使厂商关系更加和谐,避免任何一方利用优势地位伤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针对汽车市场的走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预判,在结构方面,由于“95后”逐步成为购车主力,并到2030年会超过1/3的比重,届时会倒逼汽车市场加速智能化、电动化发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会处于有利地位。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保有量的40%以上,销量、保有量、生产量已连续6年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政府的前瞻布局和政策支持、换道先行的智慧、动力电池的路线、消费电子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已形成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提高了中国品牌的占有率,更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品牌,并为汽车与其他产业创造了融合共生的商业机会。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近五年来,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明显呈高速增长态势。

       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据了解,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就有79个城市,同比增加9个。35个城市超200万辆,20个城市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均超过500万辆,而苏州、上海、郑州、西安超过400万辆。

       从大面上来说,新能源车保有量大幅提升,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保有量上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投诉量也跟着上涨。

投诉量大幅上涨

       就在1月底,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发布了2021年受理投诉的情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为41624件,占商品投诉量的3.98%,同比增长了19.28%,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居多。具体来看,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安全;虚假宣传;价格频繁变动;售后服务体系;数据的存储、提供等,其中又以安全问题最受关注。

       提到汽车安全问题,基本上每一个消费者都会认为这应该是车企最起码要做到的,但从消费者实际用车过程中,会遇到如行驶中断电、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问题,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伤及性命,这一点在轰动一时的特斯拉女车主上海车展现场维权事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当时也长时间霸榜几大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维权事件。

       此外,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池的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比如充电故障、电池冒烟、电池自燃等。在去年7月份,浙江温州的宋女士所拥有的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宋女士认为4S店出售的电动车存在质量问题,要求予以赔偿。

       在黑猫投诉平台,近日也有车主集体投诉威马“以降低续航掩盖电池质量缺陷”,导致续航里程缩减。从2021年5月投诉以来威马未回应,维权车主希望威马尽快对接,公开道歉并更换电池。

       虚假宣传则是消费者投诉量的占比较大的另一问题。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续航里程虚标,达不到厂商宣传值,尤其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的问题则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普遍问题,确实是目前电池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这部分的投诉量比重相对较大可以理解。2021年9月份,湖北张先生投诉称,其花20万元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推销时宣称充一次电,续航能达到510公里,但实际使用时的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

       除续航里程虚标之外,实际配置与宣传配置不符也是投诉量较大的时间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长城欧拉好猫芯片门事件。该事件简单来说就是,上海一位欧拉好猫的车主反馈自己在使用该车搭载的咖啡智能车控系统时,发现内置芯片采用的是英特尔的四核芯片,而官方配置表里表明的是采用高通八核芯片,等于是买到了一台“减配车”。

       同样,在去年9月份,苏州王女士预定了一辆纯电动汽车,其刹车类型为机械刹,王女士交了定金,跟4S店也签订了车辆预售合同,但合同中的交车日期栏为空白。一个月之后,王女士联系4S店交付尾款、提车,但4S店告知王女士,由于厂家调整生产,其所订购车型已经停产,现升级为电子手刹,并且只有青色,但升级后的车型需要额外再加3000元才能提车。

       类似上述消费者投诉的情况不在少数,除了消费者在买车前以及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外,也有售后方面的相关问题,比如新能源车企的维修网点、维修技工等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满意度。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到车主的数据问题,如个人信息、驾驶路线、驾驶习惯等等,从目前来看,该类数据目前主要由厂家进行把控,因而造成拒绝提供等情况,导致消费者产生投诉行为。

       仔细来看,导致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量大幅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结构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不同,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车机系统、充电、自动驾驶功能等,正因此,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售后维修保养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也就需要有新的政策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三包政策”实行

       事实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7月份就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新三包规定”,该规定今年1月1日已正式施行。需要指出的是,该规章在2013年施行的“三包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扩大了家用汽车三包调整范围。

       新规定相比上一版“三包规定”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经营者提出了更严格的三包责任要求;扩大家用汽车三包调整范围;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三个维度,从这些调整中不难看出,“新三包规定”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更大的作用。

       首先,“新三包规定”要求如果出现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等情形,自三包有效期起的7天内免费退、换车,并且明确退、换车时,应当赔偿消费者的车辆登记费、加装装饰费、服务费等;降低使用补偿系数,减少消费者在退、换车过程中支付的使用补偿费;将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限值明码标在三包凭证上等。值得注意的是,三包的有效日期由原来的开票时间变更为交车时间

       其次,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将家用汽车污染控制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纳入重大质量问题退、换车条款等。

       最后是强化生产者的质量责任,要求主机厂不得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销售者、修理者提出的协助、追偿等事项;对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等。

       “新三包规定”的实行,不仅强化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据可依,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将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如何降低消费者投诉量?

       面对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量上涨,除政策上的支持外,最主要还需要新能源汽车经营者来进行解决。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看来,经营者只有从关注产品安全、真实全面告知产品情况、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保障消费者数据知情权、做好售后服务等方面着手,切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最关注的点无外乎安全、知情、售后等,这就需要厂商高度关注产品安全,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加强辅助驾驶风险告知及质量管控。

       此外,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产品情况,合理约定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的权责,不夸大或者虚假宣传,并且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承担合同责任,履行承诺。

       汽车数据可以说是消费维权的重要凭证,消费者有权知悉、查阅、获取与自己有关的、未经篡改的原始数据。

       在售后服务方面,虚心听取消费者意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妥善处理相关投诉,杜绝拖延推诿、强势霸凌、威逼恐吓。值得一提的是,新的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汽车经营者应当认真学习新的规定,及时更新三包政策,加强员工培训,将三包规定落实到位。

       如果厂商能够严格按照上述措施来执行,不仅会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同时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于厂商的满意度,对双方都是重大利好。

写在最后:据乘联会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渗透率22%左右,肉眼可见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漏率更是要达到25%。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主机厂除了想方设法提高自身产品市场占有率之外,更多的还要关注到消费者的权益,如果一个品牌车主维权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对该品牌形象有所打击,更对于新能源车的整体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别因为要完成销量目标,而忽略了消费者合理的权益诉求。

“BBA”利润丰厚 转型成为未来关键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冲击,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从更长周期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规模、协作效率、配套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三是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新能源车销售比

       宝马集团:销量领头羊

       宝马近日发布了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宝马集团汽车产品总销量达239.96万辆,相比2021年有4.8%的销量萎缩。中国交付量为79.35万辆,同比下降6.4%。不过不论是全球销量还是中国交付量,宝马仍领先于奔驰和奥迪,连续第二年成为BBA销量中的领头羊。

对于销量下滑,宝马集团表示,是因为2022年上半年供应链断裂所导致销售额降低,公司预估2023年也会受到芯片紧缺以及供应链的干扰。

       宝马集团全年总营收1426亿欧元,同比增长28.2%。汽车部门营收1236亿欧元,同比增长12.9%。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022年仍为宝马最大的汽车市场,来自中国的营收为418.81亿欧元,同比增长65.3%,占总营收的29.3%。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对于宝马集团仍占重要地位。

       除了销量领先,宝马集团在利润方面也超越了BBA中另外两个品牌。2022年宝马集团税前利润为235.09亿欧元,同比增幅为46.4%,净利润为185.82亿欧元,同比增长49.1%。换算一下,每一辆车的利润约为 16.9万元人民币。

宝马利润大幅增长和华晨宝马财务并表有很大关系,宝马集团持有的华晨宝马股份从50%提升至75%,金额约为40亿欧元。也就是说,财务并表之后,宝马集团增加了一笔额外的财富。

       电动化方面,宝马2022年新能源车型(BEV+PHEV)交付量为43.37万辆,纯电动车销量为21.57万辆。其中,在华销售纯电动车型4.19万辆,同比增长91.6%。

奔驰:全年营收最高

       2022年是戴姆勒集团拆分为梅赛德斯-奔驰和戴姆勒卡车后的首个完整财年,梅赛德斯-奔驰财报显示,全年营业额为1500亿欧元,同比增长12%。息税前利润为205亿欧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共计148亿欧元,同比增长34%。梅赛德斯-奔驰也成为BBA中全年总营收最高的车企。

奔驰集团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利润的增长源于集团在2022财年进一步聚焦豪华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业务,以及对于成本的严格控制措施。

       销量方面,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销售新车75.39万辆,同比增长2.61%。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仍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乘用车最主要的销售市场,在总销量中占比达到37%。

北京奔驰在2022年累计收入248.2亿欧元,同比增加16.59%;除税后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为36.49亿元,同比增加13.85%;总综合收益37.01亿欧元,同比增加16.71%。

       新能源汽车方面,奔驰2022年纯电动车型销量为14.9万辆,同比增长67%。纯电EQS销量超过23400辆,并在2022年四季度创造了最佳季度销量。

奥迪:营业利润创新高

       奥迪集团2022财年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奥迪集团公布的2022财年业绩显示,销售收入达618亿欧元,同比增长16.4%;营业利润为76亿欧元,同比增长近40%,创下历史新高;经营销售利润率为12.2%,高于2021财年的10.4%。

其中,奥迪集团在中国业务的税后收入为71.16亿欧元,高于2021财年的56.49亿欧元。

       奥迪集团旗下四大品牌奥迪、宾利、兰博基尼和杜卡迪共计交付了163.86万辆汽车和6.16万辆摩托车。其中,奥迪品牌全年交付量为161.42万辆,相较于2021年168.05万辆,有轻微下滑。

       不过,奥迪集团纯电动车型交付量再次实现大幅增长,达到11.81万辆,增长约44%。并且奥迪全球电动车销售份额达到了7.2%,相较于2021年的4.8%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奥迪Q4 e-tron、奥迪e-tron、和奥迪e-tron GT三款纯电动车型,与奥迪A3、奥迪Q5车型系列并驾齐驱,成为推动销售收入增长的主力车型。

同时,2023年奥迪将发起史上规模最大的产品攻势,首款豪华纯电PPE平台车型奥迪Q6 e-tron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

       奥迪CEO杜思曼表示,2024年和2025年,我们会以新品推出的方式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开启新一轮攻势。

新能源市场仍处同一起跑线

       从上述三家车企的财报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宝马、奔驰和奥迪的主要市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0%以上。

       宝马、奔驰、奥迪2022年纯电动车型销量分别为21.57万辆、14.9万辆、11.81万。同期特斯拉销量为131万辆,比亚迪销量为91万辆。

       “在电动汽车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只处于行业中间位置。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多由特斯拉或比亚迪、蔚来等中国制造商生产。”德国汽车经济专家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曾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竞争显著增加,德国人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光泽。

不过,宝马、奔驰和奥迪已经意识到了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性,也正在加快转型的脚步。通过密集投放新能源产品,扩充产品线来抢占市场。

       宝马2023年纯电动产品将扩充到11款,在2023年财报年会上,宝马集团还宣布未来将发布创新纯电动BMW i5、创新纯电动BMW iX2以及创新纯电动BMW i5旅行车。纯电产品将几乎覆盖所有的主要细分市场。

奔驰的动作更为激进,奔驰计划在2023年带来6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包括全新EQS纯电SUV、全新EQE纯电SUV,S级与迈巴赫S级的插混版本,以及全新迈巴赫EQS纯电SUV。

       奥迪则将推出和保时捷共同研发的PPE平台,该平台是奥迪在全球扩大电动车车型阵容的关键。同时,奥迪此前发布《面向未来生产计划》,宣布从2026年开始,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车,至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

行业预测2023年新能源市占率将超过30%,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宝马、奔驰和奥迪几乎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未来的走向,则要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销售情况。

       正如杜登霍夫所说,对德国车商而言,重要的是在电动车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方面的竞争最激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中国汽车画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发展网讯 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促进汽车消费绿色发展是全面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2021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规模已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亿辆,汽车消费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1/10。因此,促进汽车消费绿色发展,有利于推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减排降碳,有利于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升级。

       王斌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汽车流通全链条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汽车绿色消费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幅增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占新车销售比例跃升至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784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量的2.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据有关机构测算,相比传统燃油乘用车,现有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环节减少碳排放1500万吨左右。

       二是二手车市场更加活跃。盘活二手车交易,不仅能带动新车消费,而且能促进车辆梯次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21年,我国二手车交易1758.5万辆,同比增长22.6%。全年二手车交易量占新车销售量的比例达到0.67,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21年我国二手车转籍比例为27.3%,比2015年提高8.1个百分点,全国统一的二手车市场加快形成。到2021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50万名车主在转入地直接办理交易手续,累计为群众企业减少办事费用超过6亿元。

       三是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加速推进。报废机动车经过回收拆解、加工处理,可得到大量材料、回用件、可再制造件等资源,相关资源的循环利用,可进一步延长材料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减少由于原材料开采、材料初加工、产品废弃处置等环节带来的能源资源消耗,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截至2021年底,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超过1000家,比2020年底增长30%。2021年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297.5万辆,同比增长24.1%,其中汽车回收量达249.3万辆,同比增长20.7%。

       由此可见,全方位推动汽车消费绿色发展,对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