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标准_汽车安全气囊标准化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汽车安全气囊标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汽车安全气囊标准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1.汽车安全气囊的引爆条件?

2.家用车安全气囊几个好

3.车上有几个安全气囊就够了?

4.安全气囊是一种什么装置,安全气囊工作原理解读

汽车安全气囊标准_汽车安全气囊标准化

汽车安全气囊的引爆条件?

       汽车安全气囊的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

       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当撞击感知器检测到撞击时,相关控制系统会判断撞车程度决定是否触发充气装置,通常由汽油或炸药等气体发生剂配合点火装置组成充气模块。为了废弃处理上的安全,通常只高温引爆气囊。由于撞击过程时间非常短,一般气囊由触发至完成充气过程约25-35毫秒。充气时间过长便会失去其效用。

扩展资料

       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

       1、安全气囊必须与安全带一起使用如果不系好安全带,即使有气囊,在碰撞时也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乘车时与气囊保持合适的距离。

       3、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注意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因为在紧急时刻这些物品有可能妨碍气囊充气或被抛射出去,造成更大的危险。

       4、要保证安全气囊真正起到安全的作用,驾乘人员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驾乘习惯,保证胸部与方向盘保持一定距离。

       5、避免高温安全气囊装置的部件应妥善保管,不要让它在85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长期放置。

       6、不要擅自改变安全气囊系统及周边布置不能擅自改动系统的线路和组件,不要随意更改保险杆和车辆前部结构。

       7、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内装有推进剂或类似火药的材料,装有这些材料的汽车在报废时,必须采取措施,以免发生事故。为提高循环再利用的作业效率,在汽车上安装有打开安全气囊的处理端子通用标准。

       百度百科-安全气囊

       百度百科-安全气囊系统

家用车安全气囊几个好

       安全气囊一般在车内前方即正副驾驶位、侧方即车内前排和后排及车顶三个位置。一般来说汽车安全气囊在车身有“AIRBAG"的标记的位置,通常安全气囊就在该标记的下方或者旁边。

       1、前方气囊

       驾驶员前方气囊安装在方向盘中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引爆安全气囊 ,所以不要重击方向盘中央的位置。

       2、乘客气囊

       乘客气囊位于副驾驶及后排座位。

       3、侧边气囊

       侧气囊一般在座椅的外侧,或者会安装在侧门的上框上,有些车型会安装在A柱上。

       4、膝部气囊

       膝部气囊安装在仪表板的下方,以缓冲在遭受重击时对腿部的伤害。

       在国内生产的中低档轿车中标配的气囊个数是1至2个,一般位于车辆的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各一个,用来保护前排成员在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缓冲撞击对胸部和脑部的所造成的伤害,以达到保护胸部和脑部的作用。

       在一些中档的B级车中,会安装有四个安全气囊,主副驾驶有两个,在侧面车门也装有两个,多出来的两个气囊可以有效地缓冲来自前方和侧面的强大冲击力。而高档车型,通常全车配备了6个气囊和18个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的位置,前后车门两侧各两个,18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的位置上。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需要配套使用,如果没有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安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相关调查,单独使用安全气囊,可以让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单独使用安全带,可以让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套使用时,可以让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因此,有效降低驾驶时的事故死亡率的方法是安全带与安全气囊配套使用。

车上有几个安全气囊就够了?

       家用车安全气囊几个好?一起和小编去学习下吧。

安全气囊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和汽车相匹配,普通A级家用车有4气囊的算标准,A+级家用车配备6个气囊算是比较常规的操作,B级家轿也都是6气囊起步。

汽车安全气囊:

       汽车的安全气囊最早出现于1953年的美国,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数据显示,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随着各国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其装备率越来越高,现在各国生产的汽车基本都标配此项配置,区别在于布局和数量。

知识拓展:

       1、安全气囊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首先要给系统注入新的能量,这是爆炸的过程,气囊在吸收处理自身的爆炸能力再处理碰撞能力时,设计要求非常高。

       2、汽车从碰撞到结束的过程只有0.1秒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气囊必须发挥作用,其展开的速度非常快,约每小时200公里,力量也非常大,但它的衰减速度也是非常快。

       3、如果乘员离安全气囊太近,譬如坐得太近,或是没有座椅安全带的约束,在碰撞过程中或是刹车的过程中,身体往前太多,就可能被气囊打伤。所以乘员必须在适当的位置,当安全气囊全部展开与之接触才能得到最大的保护。

       4、若是没有系好安全带导致人体过于靠近方向盘,因为快速充气,气囊就很有可能直接弹射到人体,造成伤害。而安全带的限位功能,可以在一定的框量里将乘客紧紧的绑在座位上,如此一来等到头部碰到安全气囊的时候,安全带已经帮你缓冲了很多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全气囊最终得由厂商设计与汽车匹配,安全气囊也并非越多越好。

安全气囊是一种什么装置,安全气囊工作原理解读

       无论是10万,还是30万的汽车,安全始终是汽车最重要的一个主题。而安全气囊这个配置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要性有多高,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有了安全气囊之后,就能意味着驾驶者可以从此安枕无忧了吗?一辆车究竟需要几个安全气囊才算安全?

       事实上,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配置,从无数的碰撞试验和交通事故来看,安全气囊一定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两者同时正确使用,能把安全性提升到60%以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能以极快的速度感应到并完成充气、泄气的过程,从而大大降低头部、脸部受伤机率。

       然而,安全气囊在发生碰撞后也存在并未打开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安全气囊打开需要满足一些必备条件,一般来说,车辆以正前方左右60度之间的角度,同时达到一定车速的条件,安全气囊才能正常打开。否则,车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碰撞,传感器也无法传出指令,安全气囊同样很有可能不起任何作用。

       毕竟安全气囊的数量在国内汽车市场并没有强制要求,低端车型可能只有单、双气囊,还有的是四气囊、六气囊等,从安全设计的考虑出发,安全气囊确实越多越好。比如,目前低端车型普遍只有双气囊,也就是在主副驾驶位置的前方,用来保护前排成员的头部和胸部位置,但是一旦遇到了侧面撞击,这两个安全气囊可能根本没啥用处。

       相比双气囊而言,四气囊的安全保护作用得到有效提升,除了主副驾驶位置,前排座椅侧面同样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对于来自侧面撞击的前方人员有着非常明显的缓冲作用。

       六气囊不仅能充分保障前排成员的安全,而且对于后排乘客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所以目前来说,六气囊可以说是最理想的安全气囊数量,但受限于制造成本,六气囊在20万以下级别的车型依然非常少见,尤其是对于合资车型来讲就更是如此。但总的来说,安全气囊能不能起到作用,并不完全取决于安全气囊的数量,更重要的在于安全气囊相互之间的匹配度和合理度,是否能在碰撞之时及时地发挥最大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多留意仪表盘的安全气囊提示灯,做到定期检查,在保质期结束之前尽快到4S店完成更换。与此同时,不要在安全气囊位置点放置其它杂物,挂件、座套等物品容易安全气囊的正常运作,不仅保护了车内人员,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安全气囊只是被动服务,而且是配合起作用,所以想安全就要自己安全行驶才可能保障安全。

       在汽车中,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一样,是典型的被动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气囊的英文名是SRS,"SRS ”它的全称是辅助充气约束系统,原意是辅助乘员约束系统。从这里可以看出,安全气囊是"辅助”,不作为主要安全功能使用。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安全气囊看成是安全带的辅助装置。

        安全气囊的结构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微处理器、电子控制单元、气囊盖和支撑环、气囊、气囊模块等组成。当发生碰撞时,传感器感测车辆的碰撞强度,并将感测到的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安全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下井产生大量气体给安全气囊充气。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当汽车受到一定的碰撞力时,安全气囊系统会触发某种类似于低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会在瞬间膨胀弹出,为乘员身体与车内设备的碰撞做铺垫,从而降低对乘员身体的冲击力,从而达到减少对乘员伤害的效果。由于安全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度或气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排出部分气体,可防止乘客被挤伤。

        辅助安全气囊

        为了防止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伤及人的头部,副气囊应运而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它增加了一个可以分阶段充气或泄压的装置。其原理是:当加减速率较低时,碰撞触发的充气量较小"软”安全气囊;当加减速速度较高时,主副安全气囊会同时触发,避免对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是普通气囊大概两三千,副气囊要几万,所以高端车都会配备。

        安全气囊标志

        汽车安全气囊分布在汽车的前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侧面(车头和车尾)和车顶,印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侧"SRS/气囊”的话。

        安全气囊的类型

        1.单气囊和双气囊

        单、双安全气囊是主、副安全气囊,分别位于方向盘中央和副驾驶座前面板。并非所有车型都配备了安全气囊。国内部分中低端车型只配备了主安全气囊,有的甚至没有。要知道从上 世纪 80年代安全气囊正式安装在车辆上到现在已经过去30多年了,今天仍然有家用车没有配备。这种汽车制造 理念 值得我们深思。

        2.四个气囊/六个气囊

        除了前排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的两个安全气囊,在一些中级车型的高配版本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侧门处也安装了两个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解决来自前方和侧面的碰撞冲击力。同时,在前排座椅的膝部和头部位置会安装膝部和头部安全气囊,进行全面保护。

        3.多个安全气囊/气帘

        在一些高端车型上,特别注重被动安全的作用。六气囊甚至八气囊加上多重气帘的辅助,为车内乘客提供全方位保护。空气幕将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和侧窗处。与最新款 凯美瑞 一样,全系标配10个气囊/气帘。这个数字真的很少见。

        气囊打开的条件

        理论上,只有车辆的前部大约为60度安全气囊只有在以高于30km/h的速度撞击固定物体时才会展开,由于车辆设计的差异,不同的车型可能会有差异。比如 桑塔纳 2000升级版,只有在车身前部30度范围内受到猛烈撞击才会展开气囊。

        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时,称为第一次碰撞,当乘员与汽车的内部部件碰撞时,称为第二次碰撞。当安全气囊在第一次碰撞后和第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跳上气垫”从而减轻乘客的冲击,吸收碰撞能量,降低乘客的受伤程度。

        安全气囊的预防措施

        1、要配备安全带;从设计上看,安全带不仅能为乘员提供保护,还能在碰撞事故初期控制乘员身体的速度变化,使乘员在合适的时间和位置与安全气囊接触,将安全气囊产生的冲击力降到最低。如果乘员不系安全带,碰撞后的初始阶段受到的约束较小,基本没有减速,乘员会过早接触到尚未完全展开的安全气囊。此时,安全气囊的快速展开速度和不平衡的压力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伤害。

        2.不要在安全气囊周围放置物品;安全气囊在弹出的瞬间力量很大。爆炸瞬间速度可达250 km/h ~ 350 km/h,冲击力高达150-200 kg。如果东西放在上面,弹出的物品会造成二次伤害。所以不要在安全气囊前面或附近放任何东西。

        3.避免意外碰撞和修改;一方面要避免猛烈撞击震动安全气囊传感器导致其非正常爆炸。另一方面,改装时也需要注意。如果不小心改变了安全气囊系统电路,安全气囊可能会失效。还有一种情况是座椅套的安装,主要会影响侧气囊弹开时的效果。

        4.座椅和坐姿调整;驾驶员座椅安全气囊的危险区域在充气系统前方5到8厘米的范围内。因此,与驾驶员安全气囊保持25厘米的距离,可以让你处于安全区域。这个距离应该是从方向盘中心到胸骨的距离。此外,安全气囊可以弹开并以高达320公里/小时的速度膨胀,如果在碰撞过程中人的坐姿不正确,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

        5.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安全气囊和三点式安全带可以为成人提供最好的保护,但对儿童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发生汽车碰撞时,儿童胸部可能因安全带的拉扯而破裂,儿童可能因弹出的安全气囊而窒息,这是致命的危险,所以为后排的儿童准备一个安全座椅更安全。

        6.安全气囊也有保质期;由于各个厂家对安全气囊的技术保密,以及相关标准的缺失,很多人认为汽车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气囊的设计寿命是一致的。事实上,安全气囊使用8-10年后质量将难以保证。所以建议10-20000公里后做一次保养。如果车辆启动后安全气囊的指示灯仍然闪烁或保持亮6-8秒,应尽快达到4。

        (关于安全气囊对汽车的影响,可以点击安全气囊是什么样的装置,安全气囊可以贬值多少。)

        @2019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汽车安全气囊标准”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