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_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1.华为汽车有哪些品牌

2.加速推动产业发展 华为与赛目科技联合发布自动驾驶云平台

3.华为“宣战” 智能汽车方案品牌HI发布

4.华为自动驾驶公开道路实测,网友:比我开得更好

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_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

华为汽车有哪些品牌

       华为汽车一般是指使用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汽车,主要包括以下品牌:

       问界:问界是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但品牌始终归属于赛力斯汽车旗下,截至2024年3月问界总共推出了M5、M7、M9三款车型,均是由华为参与设计研发,并在后续的营销、品控等环节上“出谋划策”,车辆均搭载由华为提供的ADS高阶智驾、鸿蒙座舱、DriveOne电驱系统等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智界: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共同合作的结晶,品牌隶属于奇瑞集团旗下,参与到整车设计研发以外,营销、品控、产品定义等环节均有华为深度参与,并应用了一系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极狐:北汽极狐是最早一批与华为合作的车企,旗下的阿尔法SHI版用的是华为的HI(HuaweiInside)模式,主要搭载了华为的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等多方面。

       阿维塔:阿维塔是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大巨头联名推出的品牌。

加速推动产业发展 华为与赛目科技联合发布自动驾驶云平台

       众所周知,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要比南坡困难许多。尽管如此,在激光雷达领域华为依然选择了从北坡登顶,即通过研发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激光雷达产品,将这项技术最终带入每一辆车。12月21日,在历经四年多的打磨之后,华为正式对外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

       爬北坡需要直面的激光雷达三大挑战,来源:华为

       不破不立,首款产品高性能与车规级兼备

       高性能,车规级,能够大规模量产,这是华为激光雷达产品追求的三大目标。提出该定位前,华为曾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最后基于对实际行驶过程中的难点场景分析,将激光雷达的规格定义总结为三个方面:

       ●?高速场景要看的远,需要看到200米之外的车,这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测距规格。

       ●?复杂路口要看的宽,这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水平FOV。

       ●?近端要很好的应对加塞并看到突出物,这就决定了激光雷达的垂直FOV。

       激光雷达要解决的实际行驶过程中的难点场景,来源:华为

       华为此次发布的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正是基于该定义开发。具体来看,该产品测量距离可达200米,水平视野角度120°,垂直25°,可以实现城区行人车辆检测覆盖,并兼具高速车辆车测距检测能力。水平、垂直线束均匀分布,形成稳定的点云对后端感知算法也非常友好,满足中国远距小障碍物、近距离加塞、近端突出物、隧道、十字路口无保护左拐、地库等复杂路况及独特场景。

       不仅如此,该产品体积较小,易于和整车集成,而不会影响整车造型,可充分满足不同车企的安装适配问题,如安装数量、安装位置,以及在运行中碰到的环境适应性问题。由于已经有多个车型的配套经验,华为在激光雷达造型匹配、安装位置以及环境工程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要想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前装量产,将产品性能做到出类拔萃这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满足车规级,确保产品在各种严苛车载环境下的可靠性及工程适装性。为此,华为针对车规要求的高低温湿热,水压、振动、盐雾、人眼安全、EMC(电磁兼容)、碎石冲击等场景,都严格按照ISO国际标准执行,甚至基于TOP车企的特殊要求,做了更加严苛的测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激光雷达容易被脏污、霜、雾、凝露、薄冰等覆盖的情况,华为还自主设计开发了智能清洗系统以及智能加热系统,并做了大量测试来验证其效果。

       华为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进行的可靠性测试,来源:华为

       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此次官宣的激光雷达正是同一天曝光的ARCFOX极狐HBT所量产搭载的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伴随华为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亮相,搭载华为3颗激光雷达的极狐HBT也成为了智能电动量产第一车,该车型将于明年发布。

       搭载3颗激光雷达当然ARCFOX极狐HBT谍照?

       另据华为融合感知产品部总经理段忠毅介绍,为了更好的应对智能网联汽车对于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需求,华为还依托在光通讯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以及先进工艺装备实验室,在广东东莞市建立了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Pilot产线,目前正按照年产10万套/线在推进,以适应未来大规模量产需求。

       跨界不跨行,华为愿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

       或许在激光雷达赛道上,华为还是一个新玩家,但其实华为在该领域的经验一点都不亚于那些头部玩家。就像此前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时所宣称的:核心还是华为过去在ICT领域的积累,作为智能驾驶战略的一个分支,华为激光雷达技术底座其实也是来源于ICT领域。

       比如,得益于在ICT领域光学设计、信号处理、整机工程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华为重构了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扫描器。其中在收发端,华为通过精准的光路控制和精巧的电路设计,大幅提升了收发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扫描器方面,华为选择了微转镜扫描器架构,通过解构电机、轴承等关键部件,实现精准的扫描控制,进而提升点云精度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凭借20年深厚的机电能力积累和25亿次电机可靠性测试经验,华为还设计了符合车规要求的激光雷达扫描电机。据悉,华为激光雷达电机可靠性可满足最严苛车企对激光雷达工作寿命的要求。从这一点上来讲,华为造激光雷达虽然跨界了,但其实并未跨行。

       未来,随着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华为表示其将像此前提出的“把Huawei装进每一辆车”一样,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目前华为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着。众所周知,激光雷达在目标轮廓测量、角度测量、光照稳定性、通用障碍物检出等方面能力极佳,是实现连续自动驾驶体验的关键传感器,特别是对于L3+自动驾驶尤为如此。如今,高阶自动驾驶量产大幕正逐渐拉开,这意味着属于华为的未来即将到来。

       据咨询机构Yole预计,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34万个,发展到2025年470万个,2030年2390万个,预计2030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单车价值量的下降也将会进一步有利于激光雷达的量产使用。

       全球激光雷达销售数量预测,来源:中信证券

       一旦激光雷达真正进入爆发期,届时玩家们比拼的就是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也就是量产能力。华为一开始就确定了更困难的“爬北坡战略”,直接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的产品化开发路线切入。这条路不仅艰难崎岖,还需要负重前行,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彻底解决激光雷达“上车难”的问题。

       华为也坦承愿意承担试错的风险,在国际厂商具备先发优势的压力下,凭借多年来在ICT领域积累的全栈自研能力以及低成本精密制造能力,努力提升激光雷达生产效率与良品率,满足车规级要求,进而规模化量产,实现?“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的愿景。

       此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曾在8月的蓝皮书论坛上指出,“华为正在武汉的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未来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据了解,虽然华为的激光雷达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么低的成本,但跟市面上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的32线、64线或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相比,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了。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未来,如何将量产能力、成本优势转化成销售额,这是华为下一步需要考虑的,而华为到底能不能帮助车企“造好”车,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判断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宣战” 智能汽车方案品牌HI发布

       易车讯 在27日举办的“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下简称“华为”)与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目科技”),正式对外发布了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实现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的流程化分析,旨在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开发与验证,推动产业发展。

       在今年4月20日,华为与赛目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结成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工具链、测试验证方法、车载操作系统和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的测评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方面开展研究与合作。

       时隔半年,华为与赛目科技基于云计算、仿真测试、场景数据、预期功能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对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与验证的深刻理解,联合打造了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面向行业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仿真试验、验证评价的服务能力。

       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是双方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功能云平台,基于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开放地集成了赛目科技在仿真场景、预期功能安全、场景有效性分析、仿真评测领域的出色能力,有效解决自动驾驶算法测试与验证所面临的挑战,并实现仿真效率、质量和性价比的大幅提升。

       平台支持符合标准要求的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分析过程,涵盖系统和功能定义、危害分析、局限性和触发条件分析、改进措施、制定验证策略、残余风险评估等,支持自动化生成场景并执行测试,打通工具模块与场景数据之间的壁垒,通过预期功能安全分析、自动生成预期功能安全测试场景库、进行自动化仿真测试并生成残余风险评估报告的测试验证闭环。

       通过云仿真,还可以满足自动驾驶算法验证对海量场景的要求,并能高效构建特殊场景和危险场景,加速解决长尾问题,提升自动驾驶算法的鲁棒性。

华为自动驾驶公开道路实测,网友:比我开得更好

        [汽车之家?行业]?当一个旗号立起来的时候,就是这支军队宣战的时候。10月30日,华为年度旗舰手机Mate40系列在国内发布,同时亮相的还有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Intelligent?Automotive?Solution)的全新品牌HI。从此刻起,华为就成为了汽车界最受瞩目的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合作的车企,都将拥有明确的印记——HI。

       ■?软件定义汽车?从华为HI开始

“今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新品牌HI正式亮相。”在台上,留给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的时间不算多,因此他的开场直入主题。未来,在与华为进行全面合作的新车型身上,都能看到HI的品牌标示。

HI代表全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据悉,HI的logo由华为米兰美学研究所担纲设计,以“Mirror(镜像)”为设计理念,体现人类生活与领先科技相互映照,科技赋能的品牌内涵。

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为有之大变,传统汽车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随着AI、5G、云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汽车变成了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将解放手、眼和双脚,让驾驶变得简单;联网的座舱将变成智能生活空间,为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智能电动车加速快、噪音小,更加环保。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时代正在到来,而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王军说,“HI为我们带来了跨越性的新技术,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和强强联合的新模式。”

       ■?“华为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

现如今,依然有人在质疑,华为会不会造车?对于这个问题,华为已经在多个公开场合回应,“不会造车”。今天的发布会上,王军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要帮车企造好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已经形成了4000人的作战团队,所囊括的业务线正是帮车企造好车的主要抓手。

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变,就像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变一样,需要强大的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有了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的支持,汽车就可实现软件定义,持续的开发新功能,不断提升和优化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做到常用常新。”王军说。

HI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在智能驾驶方面,HI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提供面向L2-L4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基于机器自我学习技术,每时每刻都在自我学习、自我进化。

在智能座舱方面,HI用自研座舱计算平台、Harmony座舱操作系统,有丰富的应用生态。ARHUD可以把普通的挡风玻璃,变成一个70寸大屏,结合7.1环绕立体声,用户可以看**、打游戏、开会议。同时,它有强大的视觉识别能力、语义理解能力和AI技术,可以用自然语言交流,看懂用户的手势和表情。

在智能车控方面,除了软件系统,华为还能提供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我们的电控系统,让车辆百公里加速轻松进入3秒俱乐部,可以做到随心而动,而高压快充系统,让你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里面,就把整车充满电。”王军介绍。

HI智能电动系统基于PDDP电动数字化开发平台多物理场耦合AI仿真寻优算法,独创了智能油冷散热技术,核心动力部件用浸入式油冷散热方式。同时,华为还有能力提供全系800V高压快充解决方案,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200公里。

实际上,HI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商业模式创新。“我们将打破传统车企和零部件厂家的合作关系,用联合开发的新模式,华为提供基础设施,车企提供整车优势,强强联合,共创精品。”王军介绍。

       ■?生态:五百万车主的期待

华为在汽车供应链领域的渗透速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除了HI囊括的相关业务外,我们在发布会现场还得到了华为HiCar、车载智慧屏、HMS?for?car的最新信息。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介绍,华为HiCar已合作车型达到了150余款,2021年将有超过500万台车预装华为HiCar。

现如今,汽车座舱中控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由于主机硬件迭代升级周期较长,很多车型的应用和服务还不够丰富。而移动端拥有较新的计算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移动网络链接能力,符合各种用户习惯的应用和服务。

HiCar将移动设备和汽车连接起来,利用汽车和移动设备各自的强属性以及多设备互联能力,为用户提供新的出行体验。华为还将面对老车型推出智选车载智慧屏,该产品也即将上市,支持华为手机应用无缝流转至华为智选车载智慧屏。

       『华为HMS?for?Car展示』

在发布会体验区,沃尔沃首款搭载华为HMS?for?Car智慧车载云服务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型——沃尔沃XC40?RECHARGE亮相。近年来,华为提出了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构筑手表、耳机、PC、平板、音箱、眼镜、车机和智慧屏等1+8+N生态。HMS?for?Car就是华为在车机生态上的一大探索。

HMS?for?Car提供了丰富的车机功能,从出行、资讯、生活等方面网罗适合车载的精品应用,也能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另外,该系统还搭载了华为“快应用”,车主无需下载安装App,可即点即用。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已经有五六个品牌确认新车将搭载HMS?for?Car,还有更多的品牌正在匹配当中。除沃尔沃外,今年底之前还会有一家国际汽车品牌的重磅新车搭载HMS?for?Car上市。

       编辑总结:

整场发布会主体当然是华为年度旗舰手机Mate40系列,真正留给华为HI的时间并不多。有些遗憾的是,这次发布会华为并未透露有关鸿蒙系统的更多信息。HI品牌的官宣将一直相对隐蔽的华为汽车业务正式拉到台前,HI的业务依然是耕耘期,华为仍需要每年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来保证技术的迭代。Mate40系列产品的性能指标大杀四方,但华为HI还做不到这一点,想要打消业界对华为供应能力、品质管控的质疑,恐怕华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沉淀。(文/汽车之家?刘宏龙)

        华为和特斯拉谁的技术更牛先不谈,毕竟这车都还没上市呢。大家更感兴趣的恐怕是华为最近在做什么,是要造车了吗?再有就是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有哪些独到之处。就让功夫 汽车 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 极狐阿尔法S,互联网与新势力的第一场遭遇战

        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是传统 汽车 板块,比如奔驰、宝马、本田这些,它们更倾向于在传统技术上优化,让驾驶更加轻松、安全;第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板块,它们给车辆布置大量传感器集数据,向着L3级自动驾驶进发;第三则是谷歌、华为等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直接用激光雷达等高精度的识别装置,试图一步到位上到L4级自动驾驶。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我已经占据了最多的市场,像大众丰田一年的销量都是1000万+。用相对保守的策略,在驾驶安全方面更能兜得住。不然如果大众和特斯拉一样频频失控,那可不只是网上打打嘴仗这么简单了。

        对于特斯拉这些新势力来说,既要与传统车企割裂开,又要充分考虑成本。毕竟它的车是要拿出来卖的,技术再牛,一辆Model 3卖50万,能像现在一样月销2万+吗?

        因此自动驾驶领域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很多人以为特斯拉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天花板,一看专业排名,排前面的都是Waymo这些。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互联网公司只是研发技术,它不看成本呀,比特斯拉做得好有什么奇怪的。

        但对于华为来说,情况又有所不同。这次华为在极狐阿尔法S搭载的激光雷达,车规级的成本已经降到了200美元,虽然暂时还没达成华为之前宣称的100美元最终目标,但已经降到了民用可承受的级别,相比之前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已经降低了10倍。

        也就是说,从极狐阿尔法S这款车开始,互联网企业要与新势力们短兵相接了。而在这之后,华为与比亚迪、长安、广汽合作的车将会相继上市,那时候恐怕大家会对华为的新技术有新的认知。

        当然,华为这套系统的设计相对是比较保守的。中有多处刹车动作比较"粗鲁",比如对象有左转车的时候,也是积极让行。要我们一般用户,可能就是直接"顶上去"了,直行哪有让左转的道理。而且激光雷达在雨雪以及大雾天气的识别能力会降低,华为会用什么样的策略补足这一点,暂时还未可知。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从展示出来的水平来看,得益于更高精度的激光雷达,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对于市区复杂路况的处理能力是要强于一众新势力的。但不得不说,看的时候,驾驶人手不能拿方向盘,但是时刻候着,场面非常滑稽,比真开车还紧张。这就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现状,谁也不敢真的放开手脚,还需要技术进一步完善。

        (2) 最复杂的部分是人心

        如果说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能不能普及,我觉得最难的部分不是技术上如何达成,反而是如何打动更多的用户。现在在卖车的这一块,最难的部分其实不是把这个车做到多优秀,而是如何把车卖出去,说到这一点不得不佩服特斯拉。

        今年年初的时候特斯拉Model Y上市,直接将指导价从48.8万调整到了33.99万元,一下子一群人狂喊真香。那时候各种新闻传来,Model Y被挤爆,10小时预定量突破10万辆。从这几个月的销量来看,不是说好预定量10万的吗?量呢?但不得不说,这种宣传是极为成功的,很多用户压根来不及考虑这车到底值不值,就去下单了。

        然后Model Y正式开始交付,出现了一堆问题,尤其是低频共振问题更是通病,短时间内投诉量就超过了已经上市一年多的Model 3。这时候很多用户开始动摇了,特斯拉又做了一件事稳住局面。那就是Model Y全系车型涨价8000,这些用户立马觉得,现在退车是"亏了"。

        不得不说特斯拉对于用户心理的把控绝对是非常牛的,这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点。

        去年的时候有个朋友问我,市面上最接近Model 3的新能源车是哪一款,我说是小鹏P7。它的设计理念与Model 3如出一辙,注重操控调校,注重自动驾驶技术,而且续航更长、性能更好、空间更大,甚至于特斯拉都三番两次要找小鹏对簿公堂。至于比亚迪汉,其实某种角度和Model 3相似度并不高,更像是错位竞争。

        结果前几天这位朋友跟我说,为什么小鹏P7一个月才卖2000多台,甚至不如很多三四线的车型,Model 3一个月卖2万多。

        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对于新能源车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市场上最难的部分,其实并不是技术上达到什么水平。大家都在齐头并进,都在不断突破。最难的部分确实是如何去打动更多的用户。

        所以大家看好小米造车,看好苹果造车,那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它们在用户把控这一块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华为作为曾经在正面战场挑战过苹果的企业,有理由相信它有机会有更多的建树。

        (3) 功夫拍案

        很高兴华为在新的领域有新的突破,毕竟是真正做技术的车企。激光雷达的应用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提高可谓立竿见影,而且成本也控制到了可接受的级别。

        作为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极狐阿尔法S即将在上海车展上市,到时候大家就能第一时间体验到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独到之处了。

        但功夫 汽车 更关心的是,互联网企业与新势力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碰撞正式展开了,谁会率先达成更高维度的自动驾驶呢?

       好了,今天关于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华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