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制动系统_上海汽车制动器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上海汽车制动系统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上海汽车制动系统的问题。

1.凯翼c3自动挡怎么样

2.比亚迪秦abs系统国产还是进口

3.abs的发展历史

4.汽车ESC工作原理

5.2年后,智能刹车会越来越多,不会失灵但会砍掉驾驶乐趣?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_上海汽车制动器

凯翼c3自动挡怎么样

       凯翼C3是由上汽大众推出的一款紧凑型SUV,它搭载了一台6速自动变速箱,拥有良好的性能表现。凯翼C3自动挡配置优越,总质量达到1.5吨,车身尺寸为4450mm×1770mm×1550mm,轴距长达2590mm,可以满足家用和企业的需求。

       凯翼C3自动挡变速箱性能

       凯翼C3自动挡采用6速自动变速箱,它的换挡性能较好,换挡平滑,可以更好地满足多种行车情况的需求。另外,6速变速箱的换挡档位较少,更能有效地提升车辆的加速性能,让车辆更加灵活。

       凯翼C3自动挡操控性能

       凯翼C3自动挡设有多种操控系统,其中包括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V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平衡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等。这些操控系统都可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更好地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凯翼C3自动挡安全系统

       凯翼C3自动挡配备了一套先进的安全系统,包括有ESP电子稳定程序、HHC坡路辅助系统、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RBS倒车雷达系统、TPMS胎压监测系统等。这些安全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让凯翼C3更加安全可靠。

       凯翼C3自动挡动力系统

       凯翼C3自动挡搭载了一台1.5T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41千瓦,最大扭矩达到240牛·米,同时还配备了一台6速自动变速箱,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加速性能,让车辆更加灵活。

       凯翼C3自动挡技术配置

       凯翼C3自动挡配备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配置,其中包括一台7.0英寸液晶中控显示屏,一个多功能方向盘,一台多媒体系统,一台10G硬盘,一台360度全景摄像头,一台全景天窗等,可以满足每个司乘的娱乐需求。

       总的来说,凯翼C3自动挡的变速箱性能、操控性能、安全配置、动力系统和技术配置都十分优越,可以满足各种驾驶需求,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车型。

比亚迪秦abs系统国产还是进口

荣威550显示制动系统故障可能是以下原因:

       汽车线路损坏、继电器故障、刹车灯泡损坏以及制动系统液位低等原因造成的。车辆出现这种故障,需要及时检查汽车线路,更换损坏的继电器以及刹车灯泡,并确保汽车制动油位处于正常水平。

       荣威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车品牌,于2006年10月推出。该品牌下的汽车技术来源于上海汽车之前收购的罗孚汽车,但上海汽车并未收购“罗孚”品牌。

abs的发展历史

       是国产的。制造商是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SABS),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AIC)与德国大陆股份公司(ContinentalAG)的合资企业。德国大陆公司的主要是做轮胎出名,是全球第四大轮胎制造商。

汽车ESC工作原理

       1.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97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3)ABS/ASR与自动巡。

2.abs的发展历程

        ABS的发展历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养成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其实质就是使传统的制动过程变为瞬间的控制过程,即在制动时使车轮与地面达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状态,其目的是使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同时又可以避免后轮侧滑和前轮丧失转向能力,以使汽车取得最佳的制动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优点: 缩短制动距离。 ABS能保证汽车在雨后、冰雪及泥泞路面上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防止汽车侧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积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车制动时的转向稳定性; 减少汽车制动时轮胎的磨损。

        ABS能防止轮胎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拖痕,提高轮胎使用寿命; 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强度(特别是汽车制动时的紧张情绪)。 鉴于防抱制动系统(ABS)具有如上的优越性,所以该系统的装车率逐年上升。

        ABS技术是英国人霍纳摩尔1920年研制发明并申请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中应用,目的是防止车化在制动过程中抱死,导致车轮与钢轨局部急剧摩擦而过早损坏。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它是由装在车轮上的电磁式转速传感器和控制液压的电磁阀组成,使用开关方法对制动压力进行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了缩短飞机着陆时的滑行距离、防止车轮在制动时跑偏、甩尾和轮胎剧烈磨耗,飞机制动系统开始采用ABS,并很快成为飞机的标准装备。

        20世纪50年代防抱制动系统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装于载重车上;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

        1978年ABS系统有了突破性发展。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轮带有数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统,并批量装于奔驰轿车上。

        由于微处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统开始具有了智能,从而奠定了ABS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国的威伯科(WABCO)公司与奔驰公司在载重车上装用了数字式ABS系统。

        ABS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ABS的更为灵敏、成本更低、安装更方便、价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轿车所接受。

        这期间较为典型的ABS装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陆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机械与电子元件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使ABS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随着激烈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ABS变得更精密,更可靠,价格也在下降。

        1987年欧共体颁布一项法规,要求从1991年起,欧共体所有成员国生产的所有新车型均需装备防抱制动装置,同时规定凡载重16t以上的货车必须装备ABS,并且禁止无此装置的汽车进口。日本规定,从1991年起,总质量超过13t的牵引车,总质量超过10t的运送危险品的拖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大客车都必须安装ABS。

        目前,国际上ABS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绝大多数类型汽车的标准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以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

        我国的ABS现状 我国对ABS的研究现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我国 *** 已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首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电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又具体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决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 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 的挂车的货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我国有许多单位和企业从事ABS的研制工作,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中型汽车的气制动FKX-ACI型ABS装置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但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清华大学研制的适用于轻型和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轿车的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已分别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动态和高档轿车的实际应用表明,ABS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1)ABS和驱动防滑控制装置ASR一体化。ABS以防止车轮抱死为目的,ASR是防止车轮过分滑转,ABS是为了缓解制动,ASR是为了施加制动。

        由于二者技术上经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着路面上充分体现它们的作用,所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DC(或电子稳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础上解决汽车转向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问题。ABS与电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悬架、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电子控制液压转向、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控制系统在功能、结构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汽车在各种恶劣情况下行驶时,都具有良好的动。

3.汽车ABS 的发展史

        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1968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ABS在汽车上的应用。1980年后,电脑控制的ABS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TX3、30X、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ABS。到1993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ABS已达46%,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75%的轿车应用ABS。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许、摩根.戴维斯、海斯.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ABS,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这一时期的各种ABS系统都是采用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由于模拟式电子控制装置存在着反应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扰等缺陷,致使各种ABS系统均末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所以,这些防抱控制系统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随着ABS系统的单价逐渐降低,搭载ABS系统的新车数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长的临界点,开始飞快成长,当年Bosch的ABS系统年度销售量首次突破300万套。技术上的突破让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统首次将原先分离于引擎室(液压驱动组件)与中控台(电子控制组件)内,必须依赖复杂线路连接的设计更改为“两组件整合为一”设计!ABS 2E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舍弃集成电路,改以一个8 k字节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CPU)负责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统,再度写下了新的里程碑。该年保时捷车厂正式宣布全车系都已安装了ABS,3年后(1992年)奔驰车厂也决定紧跟保时捷的脚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统逐渐开始普及于量产车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统,除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外,ABS 5.0装置了运算速度加倍(16 k字节)的处理器,该公司也在同年年中庆祝售出第1000万套ABS系统。

        ABS系统大幅度提升刹车稳定性同时缩短刹车所需距离”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会成员Wolfgang Drees说。不像安全气囊与安全带(可以透过死亡数目除以车祸数目的比例来分析),属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统较难以真实数据佐证它将多少人从鬼门关前抢回?但据德国保险业协会、汽车安全学会分析了导致严重伤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显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侧面撞车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驶、突然转向或操作不当引发的。我们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与ESP系统大幅度降低紧急状况发生车辆失去控制的机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计ABS系统拯救了14563名北美驾驶人的性命!

        多数车主都没有遭遇过紧急状况(也希望永远不要),却不能不知道面临关键时刻要如何应对?在紧急情况下踩下刹车时,ABS系统制动分泵会迅速作动,刹车踏板立刻产生异常震动与显著噪音(ABS系统运作中的正常现象),这时你应毫不犹豫地用力将刹车踩死(除非车上拥有EBD刹车力辅助装置,否则大多数驾驶者的刹车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紧急刹车时的车轮抱死现象、所以前轮仍可控制车身方向。驾驶者应边刹车边打方向进行紧急避险,以向左侧避让路中障碍物为例,应大力踏下刹车踏板、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90度,向右回轮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统依赖精密的车轮速度传感器判断是否发生抱死情况?平时要经常保持在各个车轮上的传感器的清洁,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别是磁铁性物质粘附在其表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传感器失效或输入错误信号而影响ABS系统正常运作。行车前应经常注意仪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灯,如发现闪烁或长亮,ABS系统可能已经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统),应该尽快到维修厂排除故障。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4.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

        ABS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为ABS系统向实用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许多家公司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ABS系统向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有的公司对ABS进行了结构简化和系统优化,推出了经济型的ABS装置;有的企业推出了适用于轻型货车和客货两用汽车的后轮ABS或四轮ABS系统。这些努力都为ABS的迅速普及创造了条件。ABS系统被认为是汽车上采用安全带以来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ABS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ABS的发展历史 ABS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尼龙66树脂虽然早在1939年就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但当时它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直到50年代才突破纯纤维传统用途,经过成型加工制造塑料。ABS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在50年代后期聚甲醛和聚碳酸酯开发成功之后,它们的出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由于聚甲醛的高结晶性,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从而首次使塑料作为能替代金属的材料而跻身于结构材料的行列。以后随着共聚甲醛的开发成功以及螺杆式注射成型机的普及,进一步确立ABS在材料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而聚碳酸酯则是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透明ABS,应用广泛,是发展最快的ABS之一,在ABS领域,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而居第二位。

2年后,智能刹车会越来越多,不会失灵但会砍掉驾驶乐趣?

       ESC是一种辅助驾驶者控制车辆的主动安全技术,同时也是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在ESC上可以看到ABS和TCS功能的影子。

       ESC主要对车辆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进行控制,保证车辆稳定行驶,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右侧甩尾,传感器感太急)时会产生向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当在ESC功能解除时ESC的指示灯亮是关闭的(需注意,这个是不用按的)。如果次按下ESC OFF按钮,系统将启用ESC,仪表板上的ESC关闭指示灯熄灭,就代表ESC系统继续工作了。

       2、ESC系统被启用用于修正车辆稳定性时,也就是说在转向时候,比如说急转弯的情况下,会立刻介入,帮助驾驶员修正方向。

       3、ESC系统仅仅是为车辆的补充装置的系统。什么东西都是有极限的,当汽车不稳定性超出设定的物理极限时,就变成无法控制的状态。因此在驾驶汽车时候,请注意不能开的太快转弯。

       百度百科-ESC

       关于汽车的线控技术,已经越来越多,而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上海车展,汽车零部件国际大厂布雷博,带来了自己的线控刹车系统SENSIFY。这套系统最快的装车时间点,是在2025年的时候;这套系统的亮相,我们也等了接近有2年的时间,最早的方案是在2021年公布的。

       这套刹车系统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之后的汽车市场发展,能预见的是智能的、新能源的。现在的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卡在了L2级别,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少了“线控”技术的支持;线控技术,又可以实现线控底盘、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等,所以,想要迎来智能汽车的完全智能,线控技术必不可少。

       布雷博这套线控制动,怎么实现的?又能提供什么样的功能?

线控制动,实现起来不算麻烦

       具化到硬件产品上,布雷博这套SENSIFY线控制动系统,结合了布雷博现有的刹车卡钳、制动盘和摩擦材料等产品,新加入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才组成了这套线控制动的配置。也就是采用软件、预测算法和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制动系统更精准的控制。

       即便布雷博现在宣称自己发布的将会是一套线控制动系统,但,线控制动也分为EHB和EMB这两个大类。可能是各种法规的限制,布雷博的SENSIFY这套系统,没有做的特别激进,例如它保留了其中通过电机驱动原有的液压系统(液压管路)实现制动的工作逻辑,这就是EHB。

       原理是,电信号驱动液压装置再实现制动。

       而这套EHB在线控的层面,实现的不够彻底,中间还是需要一套完善的液压管路才能使得四个车轮产生制动力。那,这也是因为技术难题没有被攻克,所以现阶段拿得出手的成熟的线控制动解决方案,还得把液压系统和管路这些全部保留下来。

       那么,发展到EMB之后,省去的则是一整套液压泵、制动液、还有液压管路,整个制动系统将会被定义为“干式制动”,毕竟没有液压系统的参与了。而电信号直接通过传感器,直接控制轮侧电机制动器,好处是制动的效果会更加灵敏和精准,这才是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系统。

       简单了解了一下布雷博的新品,其实不难发现一个发展规则——精简。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线控制动之后,这套系统的零部件相比传统制动来讲,已经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结构,后期整套制动液系统直接移除。

       在移除繁杂的管路之后,让它得到了一个核心的优势,能够灵活布局和广泛应用,能完美适配线控底盘这种产品。然后,还能根据各个车企、车型的不同,让硬件灵活组装,实现小型车到超跑的全覆盖;其实也好理解,就根据性能需求组装刹车盘、刹车片的硬件就好,分配制动力的那套核心零件不变就行。

       可以说实现起来从结构层面来看,不难,难的是在数据收集之后怎么做出最快、最准的决策并施加给车轮的制动,这一点非常难,而且作为供应商大厂,要适配各种不同的车型,怎么调校适配不同的车型,仍然需要较长的验证周期。

       另外,一个问题关于可靠性,发展到后期EMB之后没有了液压装置,电信号传输遇到故障的话,这套线控制动的故障率是否会高于传统制动系统?还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问题。

线控刹车,能改变驾驶质感?

       这套线控制动系统,可以通过独立车轮分布的制动方案,以及车辆控制功能的高度集成,实时管控不同车轮的制动力矩分配。这功能要是放到后期的EMB阶段实现起来很容易,现阶段实现起来,液压管路的分配上还得花些时间怎么才能办到四个车轮的制动力“区别对待”。

       举个例子,当车辆在半干半湿的低摩擦路面较高车速过弯,传统制动系统在重刹之后,很可能出现单边或单只车轮抱死的情况,然后ABS这类系统介入,如果没挽救回来的话失控、钟摆等等情况就会出现。

       而这套线控制动系统,理论上,会在你踩下刹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通过收通过车辆收集到的路面、车身姿态的信息,对四个车轮制动进行计算后的合理分配,能够防止轮胎突破抓地力的极限,能让车辆保持自然的行驶轨迹,降低突发情况的发生(也不能完全避免)。

       以上,是理想的使用工况。

       说实话,我们现在能接触到的线控产品少之又少。例如线控转向、制动,甚至线控底盘技术,市面上有,但我们能摸到的极少。消费者对于这些产品的概念只停留在字面上,真实的感受仍然是模糊的。

       对于线控制动我目前还抱有一个担心。之前在体验过一台拥有线控转向系统的车型时(法规限制,封闭路段内体验),转向手感和传统机械转向有着较大的区别,整台车的转向感觉非常飘,在试驾过一段时间之后,能细微的感觉出这台车的线控转向系统存在一定的时延。

       就是说,转动方向盘之后,方向盘因为外力转向发出信号给控制域,之后才是车轮转向,而这整个过程,是有40ms时延的,大概是0.4秒左右。以至于反馈给我的感受,是,转向之后有一个极为短暂的迟滞期,车轮是没有转向反馈的,也就导致了手感上的“飘”。

       至于布雷博这套线控制动的话,会不会也有同样的质感?

       当然,也会存在时延这种可能性,但目前的保留液压系统和管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制动系统还不完全依赖于电信号的传输和做出制动操作,所以这个延迟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而且有相当大一部分还是靠机械来施加制动力。

       但如果在后期完全取消液压系统之后,纯依赖电信号来施加制动力的话,那它的信号传导可要比线控转向的复杂很多,而且要设计四个车轮的制动力分配,时延的问题应当会是这套系统的最大开发难点,如果说有0.4秒的延迟,那对于任何车型来说,都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还有两年时间,这套带有液压系统的线控制动将会量产装车;之后还会有全姿态的线控制动系统出现,可以期待一下。而且与国产新能源车合作的几率很大,尤其是那些不爱自研又喜欢高科技的品牌,而且这套技术能给底盘减轻相当大的负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上海汽车制动系统”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