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马大迁徙_角马大迁徙的原因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角马大迁徙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角马大迁徙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非洲大迁徙的感悟语
2.非洲动物大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3.动物迁徒是怎么回事?
非洲大迁徙的感悟语
角马过河,鳄鱼守株待兔,咬死角马的电视片看过几次,只是不知道那是一年两度的非洲动物大迁徙。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专门去非洲直播动物大迁徙,从而增长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
位于坦桑尼亚、肯尼亚境内的草原里居住着数十万只斑马,上百万只角马和数十万只蹬羚等大型食草动物。这么多的大型食草动物,长年呆在一个地方,再茂盛的草原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食用,所以要迁徙。迁徙中,角马是大军团,比斑马、蹬羚二者的总和还要多很多,因此,动物大迁徙又被称作“角马大迁徙”。迁徙途中,在陆地上,有天敌狮子、猎豹、豺狗等;迁徙要过马拉河,马拉河里有河马、尼罗鳄,它俩都是角马在水里的天敌。一路险象重生,据说只有30%的角马能够回到原始出发地。当然,与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大约等量的子女,这就保证了它们的总体数量不会减少。
一百多万只角马过马拉河,蔚为壮观。一旦有角马被鳄鱼咬住就难逃厄运,鳄鱼会把角马拉入河底,使角马溺水而亡。今年的大迁徙直播中就有这样一幕:一只出生不久的小角马被鳄鱼咬住肚子,小角马拼命挣扎,鳄鱼就是不肯松口;岸边上小角马的妈妈鼓励小角马,直到小角马被拖入河底,小角马妈妈才无奈的离开,赶上角马大部队。
这里面还有一个镜头,一只鳄鱼咬住一只角马,不知不觉搏斗到了河马的领地,河马张开了大口。人们估计河马要赶走鳄鱼而乘机救了角马,但是没有,河马离开了。河马是肉草间食动物,一般不会主动进攻,但河马的领地意识特强,有谁胆敢冒犯它的领地,毫不客气地张开大口,即使尼罗鳄,也远不是它的对手。所以,角马过河不敢惊动河马。
看到这些现象,我颇有感触。
第一个感触,一次一次的大迁徙,使大量体力不支(还有饥饿、干渴等因素)的老角马为天敌所食,给天敌以生存机会。同时,角马的繁殖能力很强,大量的新生力量又保证了种群的数量。这大概就叫做所谓的“自然平衡”吧?
自然界就是这么神奇,强势动物,繁殖能力就差;弱势动物,繁殖能力就强!
第二个感触,多少年来的大迁徙,没有学会“借力”。今年的直播过程中,有一批长颈鹿度过马拉河,过河时长颈鹿赶跑了尼罗鳄(长颈鹿的两个后蹄儿很厉害,老虎狮子就不敢轻易冒犯它)。而在长颈鹿之前就聚集在河岸的角马,一直在寻找机会过河,一直在试探着过河,怎么就不知道借助长颈鹿过河之机,快速过河?长期在一起生活,谁怕谁,谁是谁的克星,角马观察不出来,还是观察出来也不会利用机会,抑或是刚愎自用,依仗自己队伍庞大?
第三个感触,角马既然会寻找机会,几次试探着过河,怎么就没有想到放弃水路而走陆路?角马主要活动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恩戈罗恩戈罗和肯尼亚的马拉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面积非常之广泛。马拉河流入维多利亚湖,位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交界处,偏于一隅,全长395千米。既然马拉河里有天敌,角马又不擅长“水战”,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就没有尝试着要改变走陆路?
第四个感触,大角马尚不如小麻雀。前面我们说了,大批角马过河,有被鳄鱼咬住,也没有其它角马来相救。即使是被咬者的母亲,也只是在岸边给予精神支持。麻雀却很勇敢、不怕牺牲。请看屠格涅夫对麻雀的描述: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还带**、头 上生着柔毛的小麻雀,它从巢里跌落下来(风猛烈地吹 动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呆呆地伏在地上,孤苦无援 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翅膀。
://blog.sina.cn/s/blog_4eb39e48010191d1.html
非洲动物大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东非大迁徙从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公园南部,迁徙至肯尼亚境内的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时间是每年6月左右。迁徙的原因:从每年的5月中后期开始,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迎来了它的旱季,在这期间,公园的水草不能满足大量食草动物们的需求,所以食草动物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
扩展资料:
参加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20多万匹野斑马,紧跟其后的是百万头角马,殿后的是50万只瞪羚。因为斑马喜食高层新草,中层嫩草正好是角马的食物,而底层短草便是个头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紧跟食草动物之后,便是成群结队的非洲狮、猎豹、豺狗等凶猛食肉动物。
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的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在惊险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
百度百科-东非动物大迁徙
动物迁徒是怎么回事?
1、繁殖。为了更好的繁衍后代,因而进行迁徙。例如北美和俄罗斯的大规模鲑鱼洄游。2、觅食。为了解决生存需要,不得不迁徙。例如东非的角马大迁徙。
3、季节变化引起的迁徙,例如温度和植被变化,所以雁南飞去寻求良好的生存环境。
4、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迁徙。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等气象灾害。
相关说明
动物大迁徙指的是大批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有周期性迁移和非周期性迁移。
迁徙行为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本能活动。某些无脊椎动物,如东亚飞蝗、蝴蝶等;爬行类,如海龟等;哺乳类,如蝙蝠、鲸、海豹、鹿类等,还有某些鱼类都有季节性的长距离更换住处的行为。
动物的迁徙都是定期的、定向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地进行。 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位于坦桑尼亚北部的塞伦格提国家动物园,真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的极乐世界——在这1300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生息着约有35万头角马、50万头羚羊以及大量斑马、象、狮、犀牛等珍稀动物。
品种如此繁多、数量如此庞大的兽群的存在,为塞伦格提天然动物园锦上添花,而其中引人注目的角马大迁徙运动更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每上7月底或8月初,来自四面八方的角马,汇集成群。由小到大,最后形成绵延长达数十公里的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由塞伦格提平原向北挺进。
这就是著名的角马大迁徙。在迁徙中,有时也有羚羊夹杂在角马群中,它们似乎在为角马的迁徙助威,身着美丽服装的斑马尾随于角马群后,表示欢送邻居的远征;飞翔在空中的鸟群,也在为角马欢唱。此时此刻,天上地下遥相呼应,异常壮观。
从塞伦格提平原到马腊平原大约500多公里,历时一个月才可以走完全程。这个迁徙的过程也是角马团聚重逢的开始。来自平原各处的角马聚拢在一起,这是它们一年一度最欢乐的时节,同时在迁徙过程中,交配期也开始了。
其间尽管要涉过许多河流险滩和克服峡谷的重重阻拦,但它们肩负着繁衍后代的使命,并不怕付出高昂的代价。
而紧紧追逐在角马群后面的非洲雄狮和非洲豹,总在等待时机捕获猎物。角马中的“老弱病残”者、赶不上同伴的掉队者,往往要成为它们的美食,被它们吞噬,到处可以看到狰狞的饿狮与角马搏斗的惨景。
角马的性格温顺而又坚毅,它们没有被汹涌的江河和暴发的山洪所吓倒。
在它们涉河时,河马和鳄鱼不时向它们袭来;洪水暴发时,往往有成百头的角马被洪水吞没。但它们义无反顾,毫不气馁,反而更加迅速地奔向目的地——马腊平原。
而到了12月份,角马又开始返回它的故乡塞伦格提平原。它们似乎已精疲力竭,返回后,就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
到来年二三月时角马开始产仔,抚养到六七月时,仔驹长成健壮的角马,这就又为新的迁徙做好了准备。
对于这种令人难以理解的执著的迁徙,专家们说是属于一种季节性移动。每年的上半年,角马生活在塞伦格提平原上,这里气候干燥、凉爽,降雨极少,枯萎的野草、新生的青草都是角马的天然饲料。
当6月底进入暴风雨季节时,角马就被迫向北面的马腊平原迁徙,以图寻找与塞伦格提平原上半年相同的气候。
在角马看来,这气候如此重要,为此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体现的那种严格的组织性以及那种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不畏重重艰难险阻的精神,使人类感叹不已。
此外,在西伯利亚和美洲栖息的大批水鸟,每到秋天来临之际,便汇集在欧洲北部的海岸。
随后有一半的鸟成群结队地飞往大西洋南岸的特里斯坦——达库里尼里亚群岛。次年春天,又成群地飞回原栖息地。这样遥远漫长的迁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它们又怎么能够做到准确地往返于两地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仅仅是动物的繁殖需要,长途迁徙是为了寻找适应的气候条件便于繁殖。这种说法引起了人们另一个疑问,为什么只是一部分鸟儿进行迁徙,而另外一半的鸟儿却任凭气候如何寒冷也终年不离开故乡?
还有,为什么这些水鸟对迁徙的时间和对象划定得十分准确?有些鸟类繁殖时宁可甘冒严寒濒临死亡也不迁徙,而另一些鸟类栖息的环境很适合它们的生息和繁殖,但它们每年还要不辞劳苦地按时迁徙呢?
在哈萨克共和国外伊犁山区,曾经发生过多起群蛇搬家迁徙现象。由于哈萨克南部出现长时期不寻常的酷热,导致群蛇“避暑”迁往深山,多条蛇首尾相接,形成宽20米、长达1公里的“群蛇阵”,公路交通因之阻塞。
蛇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蛇结集一起,统一行动,如同具有统一意志一样?它们是怎样达成共识,是靠什么聚拢到一起的?
1981年春天,在我国西藏墨脱,一夜之间,不知从哪里来了那么多老鼠,铺天盖地,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江边的一个拐弯处,面对江岸悬崖,继续向前挺进,结果都掉进江里,刹那间,江面漂满了密密麻麻的老鼠。是迁徙,是自杀?人们不得而知。
其他小动物迁徙的事,更是层出不穷。蝗虫结队迁徙,一天可以飞10多公里,所过之处,庄稼立刻被吃光,形成蝗灾。蜻蜓结队迁徙,甚至从山村飞往城市,在铺天盖地的“小直升机”面前,居民们惊恐万状,不知所措。
青蛙结队迁徙,一路鼓噪,大摇大摆地霸占公路,引起交通阻塞……
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动物现象尚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下面的一个事例就更具有不可思议的神秘意味了。
在希腊西法罗尼亚岛上,每年8月6日至15日,数以千计的毒蛇从山崖树洞里爬出来,纷纷往海岛上两座教堂爬去,它们盘结在教堂的圣像下面,逗留约10天左右,然后悄悄地离去。
这是一些有剧毒的蛇,不过它们出现在教堂的那段时间从不伤害人。
毒蛇每年一次出现的时间,正与希腊重要的宗教节日相同。8月6日是希腊人纪念上帝的节日,8月15是纪念圣女的日子。更使人惊奇的是,这些毒蛇的头上,都有个像十字架形状的记号。
传说在许多年前,一群海盗劫掠西法罗尼亚岛,并且把岛上24名修女禁锢起来。手无寸铁的修女无力抵抗,任凭海盗侮辱。圣母得知这一情况,就把24名修女变成蛇,等海盗来到时,发现修女院空无一人,只有24条蛇。
从此,每逢8月6日到15日,毒蛇必然来临。
海岛上一位神父说:“这件事确实无法解释,我亲眼见到那些毒蛇爬到教堂,它们自动往圣母像爬去,盘结在圣像下,动作一致。”
毒蛇在教堂盘结的10天之内,数以千计的居民涌到这里,他们有的是看奇景,有的甚至用手摸它们,相信毒蛇有驱邪治病的神力。
一位妇女说:“我一直为神经官能症所苦恼,没有找到特效药,但是当我碰到这些蛇的时候,立刻舒服起来。”一些妇女把蛇放在自己臂上,让蛇在自己头上及身上缠绕,一边很高兴地说:“看,它正在给我治病。”
正因为有了蛇群这一奇观,每年一到8月6日,西法罗尼亚海岛的居民就雀跃起来,这对岛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节日的开始。人们一早就聚在教堂前一块岩石附近。教堂钟声一响,蛇就从各方爬来,直奔教堂。
许多居民还把毒蛇出现的数目与岛上居民对上帝的虔诚联系起来,毒蛇越多,表示上帝越知道他们的诚心,毒蛇出现少,则表明他们的虔诚还不够。这些动物们它们得到了谁的启示?它们怎么啦?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相邀相约地出去觅食,还是服从某种自然现象不祥的警报预感?
各种动物又怎么知道何地集结,何时启程?是谁在统一指挥?在漫漫的旅途中它们凭什么辨别方向认识路线?又是什么使它们不顾危险,勇往直前?这是揭开迁徙之谜的关键。
好了,关于“角马大迁徙”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角马大迁徙”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